火化進塔
火葬習俗由來已久。在華夏文化裡,除了少數民族,如羌、氐族等自始即行火葬習俗外,在漢文化或儒家文化裡,並不認同火葬。但是,由於受到佛教荼毘的火葬觀念,以及遼、西夏、金等契丹、女真、黨項等民族的火葬習俗影響,火葬在宋、元時代的民間相當盛行。迄明、清兩朝,政府嚴令禁止,火葬習俗因而收斂,但餘風影響,直至現代。 臺灣火化進塔的喪葬儀節於出殯發引前,幾乎與土葬相同。從初終之禮、豎靈奉飯、報白訃告、
居喪成服,至擇日入殮、做七法事,迄告別式奠禮等各項喪葬儀節,火葬與土葬並無不同。僅有的差別是,火葬用火化棺,土葬用土葬棺入殮。而火葬、土葬若有擇日,除了入殮、移柩、發引時辰外,土葬要擇定落葬入壙時刻,而火葬要擇定火化、晉塔時間。另土葬要擇地,而火葬要選妥火化後骨灰的安厝場所。 採行火化進塔儀式,是在出殯發引後,棺柩隨即運到火化場火化,於當天或翌日領取骨灰,並以骨灰罈裝封後,安奉在納骨塔內,安葬儀式即告完成。 一般而言,火化進塔比較不拘泥於傳統喪葬儀節,做法較為簡約。近年來更行「清淨靈」,於遺體火化後,即行「除服」,返家洗淨、安靈後,喪事大致完成。在實務上,火化進塔的花費較土葬節省許多。 火化後的骨灰,目前大部分都存放在公私立納骨塔或納骨牆、納骨涵內。也有極少部分再埋藏入土,築墳造墓。
傳統土葬的做法
傳統土葬儀式為何?內容又該怎麼做?
傳統喪葬禮儀的做法,一般閩籍臺人於入殮後再覓葬地,然後擇定出殯、入壙的日期和時辰。而粵籍臺人則是先擇入殮、移柩及葬日後,再依埋葬時日選擇墓地。墓地擇定,則要破土開壙,依俗是由孝子擺案設祭於后土,祈求土地公庇護,然後掘土築墓。 出殯當日,棺柩抬至墓地,置於壙前或壙側,家屬跪哭訣別,由棺木工人「放涵」(「放栓」),合力下柩入壙,再定方位分金,經孝子確認方位無誤後,即行掩土。掩土成塚,上植草皮,而後豎墓碑、立后土,並於祭拜后土、點主後,陳列祭品祭拜亡者。 祭祀完畢,孝子孫手捧魂帛牌位,繞墓三圈而返,是為「返主」,葬禮至此乃告完成。葬後翌日或第三日,喪家再返墓地巡視,查看墳墓狀況是否妥善,並設牲禮祭謝后土。巡山後,俟造墓工人築墓完成,再舉行「完墳」之祭禮。 土葬後數年,後世子孫還需將遺骸起掘後於原地或擇地再葬,稱為「拾金」(或稱「揀金」、「洗骨」)。
得年、享年、享壽、享耆壽、享嵩壽
29歲以下過世稱之得年,30至59歲用享年,60歲至89歲則用享壽,90歲至99歲稱之享耆壽,100以上稱享嵩壽。
壽衣
壽衣是死者去世前或後,沐浴之後所換上的衣服。
在傳統禮俗上,依照死者的地位、年齡、性別為死者穿上5 ~7層的衣服。
傳統禮俗穿戴這麼多層衣物,除了彰顯其階級地位外,可能是古人為了防止遺體出現異味所採取的一種隔離措施。
男性:台式五件七層、中式五領三腰、西裝。
女性:台式五件七層、中式五領三腰、鳳仙裝、 旗袍裝。
男、女基督徒壽衣:白袍、內衣褲、鞋、襪、手套。
往生錢‧刈金‧庫錢
往生錢:為超渡先人往生之用的往生錢,為方形,長寬都在五寸左右,甚至更大的紙錢,上印有「往生神咒」或者「極樂世界」之類的字樣,還有諸多的佛家咒語、蓮花圖案和佛教標記....等,一般都用於喪葬禮俗,為燒給祖先超往生之用。
刈金:是北部的金紙,中、南部較少用。刈金用途很廣:拜神禮佛用、掃墓祭祖用、拜地基主用祭祀陰神用、七月普渡用、是各種祭祀都可用的金紙。
庫錢:民間俗信認為,每個人出生之前,都必須向閻王借錢投胎轉世,死時必須帶更多的錢回到陰間,這些帶回去的錢也就是庫錢。於超渡法會後集中焚燒,子孫則必須手牽著手圍成一個圓圈,避免孤魂野鬼前來搶奪。
閏四月習俗
農曆閏月之年,一般相信「父母逢閏年會減壽」,為祈求父母長壽,免於災難降臨,習俗出嫁女兒得回娘家為父母添壽(台語稱「抽壽」)。
做法:為表孝心,出嫁女兒在閏月來臨或父母生日之前,買豬腳、麵線或用紅包回娘家給父母添壽。
金銀紙
遺體入棺後,除了以庫錢或銀紙填塞固定外,依傳統禮俗左腳踩一金紙,右腳則
踏一銀紙,稱「左踩金,又踏銀」,喻富貴之意。
除靈、合爐
「三年」之後,表示服喪期滿,喪禮結束,一切作息恢復平常。擇一吉日把亡者靈位除去(除靈),神主(魂帛)燒化,亡者名字寫入祖先牌位,並把些許香灰放入祖先香爐之中,從此與歷代祖先合祀,稱為「合爐」。
忌日與合爐準備之祭品內容
忌日對年或三年準備祭品
一、三牲一付
二、四果二份
三、菜碗六碗、白飯一碗
四、酒或茶一瓶
五、發糕三個
六、香燭紙錢(內含壽金一支、掛金一支)
合爐準備祭品
一、一鍋米飯、一鍋湯
二、四果二份
三、盤菜六或八盤
四、酒或茶一瓶
五、發糕(兒女人數乘一)
六、紅龜(兒女人數乘一)
七、紅圓(兒女人數乘一)
八、湯圓三碗(紅白混合)
九、空碗七個、筷子七雙
十、香燭紙錢(內含掛金八支)
十一、毛線(紅色,兒女人數乘一)(需換孝者準備)
百日、對年、三年
人死亡後第一百日舉行之祭祀儀式,應舉哀。人死亡後一周年舉行的祭祀儀式,即古喪禮之「小祥」(兩周年稱「大祥」),應舉哀。依古禮父母之喪要守喪三年(27個月),唯今人僅於喪滿周年後,擇期舉行「三年」祭祀,即古之「禫」禮,表示仍遵守「三年之喪」之禮。
返主、安靈
葬畢奉神主(魂帛)以歸,即古之所謂「送形而往,迎精而反」之意,是為「返主」。為神主(魂帛)安位祭祀,稱為「安靈」。
進塔
火化是在火化場火化,土葬則在墓地掩埋。今人大都行火化。遺體火化後骨灰以罈貯存,陳放於靈骨塔。一般進塔時,除備祭品祭祀亡者外,也要祭拜土地公(猶如土葬要祭墓,也要拜后土)。
家祭(奠)/公祭(奠)/拈香
出殯前舉行的奠祭儀式,先由子孫再按與死者親疏關係之外戚、族人先後奠祭,是為家祭(奠)。家祭(奠)後由死者朋友拈香奠祭,今人交遊廣闊,大都於家祭(奠)後行公祭(奠)儀式,由外賓弔唁致祭 。
移柩
遺體入殮後,棺木稱為「柩」。「移柩」是出殯前,把靈柩移出庭外,或稱「轉柩」,是整個出殯告別儀式的開始。
做七
傳統喪禮受佛教「輪迴」及「十殿閻王」等說影響,而有「做七(做旬)」之俗。自死亡之日起,每七天需祭拜亡魂,直至七七四十九日止。「做七(做旬)」之俗已有千餘年,是佛教影響中國喪禮最深遠者之一。
擇日、擇地
一般人篤信行事時辰與風水之吉凶關乎一家之興衰,因此喪事各種重要儀節,如入殮、移柩、發引、埋葬(晉塔)等均需請專家選擇吉日良辰,寫出「日課表」。擇地是選擇埋葬吉地,今人多行火化,火化後骨灰一般安置在靈骨塔,並依亡者生肖坐向選擇吉位。
捧飯(拜飯)
在柩前布置孝堂,以白布遮柩,設靈幃,架遺像,置靈桌,供奉魂帛,魂幡,置一對蠟燭、鮮花,設香案、果品、燈火日夜不熄,備親友之弔唁。自入木起每天要捧飯,有人捧三餐,有人捧二餐,早、晚要捧水供亡親洗手面、洗腳手。
洽詢專線 0800-888893 張小姐 地址 高雄市仁武區後庄巷147弄15之4號。 |
快速實在快搜比價
高雄罐頭塔尚好花店罐頭柱飲料塔罐頭座罐頭山罐頭組啤酒塔洋酒塔平安米塔平安米柱LED燈光柱食品塔蓮花寶塔紙紮精品紙厝客製化屏東高架花籃台南飲料柱苗栗罐頭塔代客送花籃蘭花盆栽嘉義雲林花圈彰化花籃台中壽桃塔南投祝壽塔香塔壽麵壽桃LED祝壽龍柱龍船麵線豬羊普渡禮盒舞龍舞獅麒麟座桃園罐頭山苗栗壽桃壽麵新竹羅馬柱新北市精緻水盆花台北市罐頭塔資材澎湖罐頭禮籃金門苗栗壽桃塔基隆罐頭塔台東資材批發宜蘭花蓮壽桃塔資材批發台東資材宜蘭配件花蓮材料批發零售指名尚好告別式佈置苗栗罐頭塔高雄尚好品牌罐頭塔座屏東高架花籃台南飲料柱罐頭塔代客送花籃蘭花盆栽嘉義雲林花圈彰化花籃台中罐頭禮塔南投壽桃塔桃園罐頭山苗栗壽桃宜蘭罐頭塔高雄尚好品牌罐頭塔座屏東高架花籃台南飲料柱罐頭塔